
在暮享謙禧
你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
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難處
在照顧與生活之間父母與子女都有各自的心聲
我們透過 AI 大數據分析真實生活的樣貌
歸納出六種不同的生活情境
這些是日常生活的部分
不同的情境都能在暮享謙禧裡
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解答門口就是輕軌站
讓生活、探訪都變得輕鬆又自在

情境一
白天沒人照料
問題
孩子白天上班,長者在家孤單、無人照料,安全令人擔憂。
有的長者身體健康,卻因生活單調又缺少交流,日子少了重心,也少了期待,身心狀態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退化。長者心聲
「孩子出門後,家裡安靜到只剩電視聲。
有時整天沒人說話,心裡孤單,也怕跌倒沒人發現。
身體還算健康,卻覺得日子空白,只是在消磨時間。」家屬心聲
「上班最怕爸媽在家出事,雖然有鄰居,卻不可能天天麻煩。
每天都掛心,希望爸媽有規律生活,不要只是待在家裡變得愈來愈沉悶。」來到暮享謙禧學苑後
長者感受:
「白天來學苑上課、活動,身邊有同齡朋友和生活管家陪伴。
有人聊天、有運動,時間過得很快;傍晚回家與家人共餐,不再孤單。」
家屬感受:「我能安心上班,爸媽有人陪伴、安全無虞。
看見他們重新有精神、有笑容,心裡的擔心也放下了。」周末陪媽媽
在校園散步

情境二
行動不便
問題
長者出門不便,舟車勞頓,漸漸不再參與活動,生活侷限在家中。長者心聲
「腳不太方便,每次想到要出門就覺得麻煩,
最後只好待在家裡,生活越來越單調。」家屬心聲
「爸媽不愛出門,待在家又沒人陪,健康和心情都不好,我很擔心。」來到暮享謙禧學苑後
長者感受:
「我腿腳不方便,所以選擇住宿舍。走出房門就是交誼廳,能和朋友喝茶聊天。
課程、活動都在身邊,還有24 小時生活管家讓我感到方便又安心。」家屬感受:
「爸媽住的空間安全舒適,設施完善又有人照料。
他們有學習、有朋友,我終於能放心。雖然住校,但周末我們還是可以去陪他,或接他回家,就像我以前念書住校時,周末回家吃媽媽煮的飯那樣。」設備完善的
無障礙雙人套房

情境三
獨居長者
問題
因家庭或經濟因素,長者獨自生活或與老伴互相照顧。
即使請外勞協助,仍缺乏陪伴與安全感。長者心聲
「每天除了老伴就沒人說話。
如果哪天他需
要照顧,我可能力不從心。
吃飯時,看著空桌子,心裡很冷清。」家屬心聲
「人力有限、工作又忙,不能常常陪在身邊。
爸媽年紀大了,孤單的樣子讓我心裡過意不去。」來到暮享謙禧學苑後
長者感受
「和老伴住進雙人套房,各自有課程和朋友。
生活熱鬧起來,如果需要照顧,專業團隊也能協助,心裡安心多了。」家屬感受
「爸媽不只是有人照料,更有社交與安全感。
我們能放心上班,也能一起參加活動,關係更親近。
以前爸媽陪我們讀書上大學,
現在換我們陪爸媽上大學。」生活管家在身邊

情境四
家庭照顧能量耗盡
問題
長期照顧壓力巨大,家屬身心俱疲。長者心聲
「我臥床很久,孩子每天為我忙前忙後。
看著他們累成那樣,我心裡愧疚又無力。」家屬心聲
「全家快被照顧壓垮,但又不敢放手。
愛與責任變成壓力,大家都快撐不下去了。」來到暮享謙禧學苑後
長者感受:
「在這裡不只被照料,還有人陪我說話、參與活動。
覺得自己又能和人接觸,也有了新同學,不再只是等待時間過去。」家屬感受:
「可以委託專業團隊照料,我們終於能喘口氣。
能用更從容自在的方式陪伴爸媽,家庭也能重新呼吸。」讓自己從被照顧者
轉換為自我照顧者

情境五
出院銜接
問題
長者剛出院需休養觀察,但家中環境不便照護。
家屬擔心復原狀況,也焦慮自己不懂照顧、怕做不好。長者心聲
「出院回家後,環境不適合,孩子要上班,我怕自己一個人會出狀況。
也不知道該怎麼照顧自己,心裡很沒有安全感。」家屬心聲
「爸媽剛康復身體脆弱,還要煩惱家裡是不是得改造才安全。我們不懂照顧技巧,怕做不好。」
來到暮享謙禧學苑後
長者感受:
「住在無障礙套房裡,有管家協助日常與健康追蹤。
在課程中學習自我照護,結交朋友,生活不只是靜靜休養。」家屬感受:
「爸媽的休養有安全保障,我們也能一起學習照顧技巧。
這段時間家庭終於能喘口氣,不再是滿滿焦慮。」白天充足的活動
晚上才能睡得安穩

情境六
輕度失智/退化
問題
記憶力衰退、表達困難、情緒不穩、失眠日夜顛倒,
缺乏陪伴與刺激,狀況容易惡化。長者心聲
「常常忘記事情,也想不起來東西放哪裡。
腦袋越來越不靈光,覺得自己沒用了,心情也變差。」家屬心聲
「爸媽常忘事、晚上不睡,我又沒時間每天陪。
只能乾著急,怕狀況變糟,卻不知道該怎麼辦。」來到暮享謙禧學苑後
長者感受:
「每天有規律課程:懷舊音樂、輕運動、手作、團體遊戲。
有人提醒、有人陪伴,我又覺得自己有用、有活力。
先通勤上課,習慣後再住進學苑,更安心。」家屬感受:
「爸媽生活規律、情緒穩定,我們也能學習如何互動。
如果爸媽能習慣,也可以選擇住校,這樣過渡更平順,整個家庭都安心了。」
© 2019













